本帖最後由 黑白貓 於 2016-4-9 03:15 編輯  
 
大家好!我是黑白貓~ =( ̄ω ̄)=   
 
今天要介紹的是 法律的來源 ,   
 
法律的來源是什麼捏?法律來源可分為兩大類,一是 成文 ,另一個則為 不成文 , 
 
成文的法源是透過立法機關所制定出來的正式規則,包括 : 憲法 . 法律 . 命令 . 國際條約與自治規範等 
 
不成文的法源為 習慣 . 法理 . 判例 . 學說等 
 
以下介紹 習慣 . 法理 . 判例 . 學說 . 國際條約 . 自治法規 
 
 
一 .習慣 :  
 
民法第一條規定: 民事,法律所未規定者,依習慣;無習慣者,依法理 
 
條文的意思是假如一件事情在欠缺法律規定的時候,習慣是相當重要的,而何謂習慣? 
 
所謂的習慣是指社會上或民間大眾約定成俗的一種慣行,並且!它具有一定的法律價值, 
 
可以補充法律制度不足的地方,久而久之漸漸的被國家承認;  沒辦法~ 法律不是完美的   
 
 
二 .法理 :  
 
法理,一般稱為法律的自然道理或原則 
 
法理的功用主要在輔助法律 . 習慣法 . 判例等不足的地方 
 
 
三 .判例 :  
 
判例是最高法院為了指導下級法院的法官解釋法律,最高法院會挑選出某些寫的好的判決, 
 
把其中對於法條的解釋部分篩選出來,並經最高法院中民事庭會議與刑事庭會議等的 決議 , 
 
報請司法院備查,而成為判例 
 
 
四 .學說 :  
 
法律學說,單純只是學者的意見而已啦~   
 
(在我國有各式各樣的學派,常見的有 德 日 英美 等,每個學派對於判決結果大有不同~ 
對於判決結果仍取決於法官的認定.這些有機會再介紹)   
 
法律是一門相當抽象的藝術,它需要解釋,此時各個學派的學者就會提出自己的意見, 
 
認為這個法律應該怎麼解釋,然而!若學者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時,就很有可能影響法官的判決~   
 
 
五 .國際條約 :  
 
國際條約簡單來說,就是指國家與國家間的契約,而它的問題是在於有國家違背了條約規定時, 
 
欠缺有效的制裁機制,看起來覺得沒什麼吼~ 
 
舉個簡單的例子,假如台灣違背WTO(世界貿易組織)的承諾,拒絕開放台灣的進口市場會怎麼樣呢? 
 
其他國家也會不開放自己的市場作為報復~   
 
 
六 .自治法規 :  
 
國有國法,而各縣市地方政府為了針對特殊的地方情形,制定地方性法規,稱為 地方自治法規 , 
 
自治法規分為兩種: 一種是地方縣市議會通過的,叫 自治條例 
 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另一種是地方行政機關自行通過的,稱 自治規則 
 
 
 
 
我好像只有半夜有點空吼.都半夜發文的........   |